ALK信号通路

ALK最早是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(ALCL)的一个亚型中被发现的,因此定名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(Anaplasticlymphoma KinaseALK)。ALK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,在很多恶性肿瘤中发生变异。

ALK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生的频率为3–7%,且大部分为EML4-ALK融合形式;ALK继发性耐药突变约占ALK阳性NSCLC耐药的37%,分别是ALK激酶区突变(28%)和ALK融合基因拷贝数扩增(9%);在约50-85%ALCLs出现ALK基因的变异,且大部分为与NPM1的融合;在50-60%的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(IMT)患者的染色体2p23上携带ALK融合,易位融合伴侣包括RANBP2TPM3TPM4ATICCLTCCARSSEC31L1COSMIC);约有8-9%的成神经细胞瘤患者中会出现ALK突变(COSMIC);在15-32%的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和45-81%的肺泡横纹肌肉瘤中发现ALK表达。

ALK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、非小细胞肺癌和炎性肌成纤维细胞瘤中经常发生染色体重排。ALK融合基因通过融合伴侣的胞外螺旋结构域,使两个融合蛋白分子的激酶区相互结合,形成稳定的二聚体,通过自身磷酸化活化下游MAPKPI3K/AKTJAK/STAT3等通路,从而引起细胞向恶性转化。